在大学学了一回日语,正儿八经只做过一回翻译。当时学校介绍了一个做服装外贸的公司,有一批服装介绍文字需要从英文翻译到日文,我对日文的服装术语一窍不通,但是看在回报很可观的份儿上硬着头皮搞了一个星期,参考乐天等日本电商网站上人家写的介绍文字,死了无数脑细胞才勉强交货。那次让我深刻意识到,笔译是个苦力活,外语功底要求高,母语文字水平要好,知识面要广,想象力要丰富,一旦涉及到专业领域,有时还需要你对该行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国内的现实是,专业学外语的一般都很难做好专业领域的翻译,更不用说外语到外语的专业翻译了。就好像计算机技术类的翻译,与其找一个稍懂计算机的日语专业人才,不如找一个在业界侵淫多年的同时日语也不错的人来翻译,顾全文笔真心不如顾全内部逻辑,思维方式和术语表达来得有意义。
所以一家专业的翻译公司,必需拥有很多有资深行业背景,而且以目标语言为母语的翻译人才,唯此才能保证翻译的质量。于是才会有类似于上海翻译公司这样致力于专业口译和笔译的跨国翻译公司存在。
现在有很多翻译作坊完全依赖压低翻译工费来赚取差价,一方面降低了这个行业的薪酬标准,一方面也造成翻译质量的低下。这些作坊出品的翻译甚至还不如采取协同合作,免费共享这种模式的民间团体来的高。如今很多大学公开课的字幕都是由爱好者翻译之后免费共享的,从结果上看,我想不见得比专业翻译要差。而日剧动漫之类的字幕翻译,在我看来爱好者的翻译(甚至配音)在各个方面都已经超过了专业的翻译公司。我一直觉得,这是翻译,至少是笔译的未来。因为,这些精准的人肉翻译在网上流动时,遭遇到的不仅仅是活生生的人类,还有能够不断自我学习和优化的机器算法。